close

重返亞洲

2008年金融海嘯使美國身陷經濟衰退困境,反觀中國大陸卻展現經濟強權潛力,甚至成為支撐國際經濟復甦的動能核心. 此外,不論美國是否真曾離開亞洲,小布希政府對亞太區域多邊主義的關注確實遠不若中、日等區域強權,導致美國在亞洲區域建制發展進程中錯失霸權領導優勢。

歐巴馬政府所闡釋的「重返亞洲」具體政策內涵,對區域多邊途徑多所著墨。首先,在經濟議題上,企圖主導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合作夥伴協定」(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, TPP)之談判;第二,在戰略層次上,則正式加入合作領域與對話範疇囊括政治、經濟、安全議題,且頗具戰略縱深的東亞高峰會(East Asia Summit, EAS)。

美國的亞太政策

回顧美國亞太政策,尼克森宣言後,2美政府雖擬淡出東南亞事務,但事實上仍保持與亞洲盟友間的經貿暨安全承諾,持續參與亞洲事務,並扮演重要角色;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,中國大陸崛起效應席捲東亞,美國雖未提出回應性的亞太政策,但透過國際貨幣基金,試圖參與受災國之危機處理與經濟復甦計畫;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後,東南亞在美國全球反恐行動中,被視為第二防線並積極佈署,3以上事例足見「重返」二字並非指美國在「消失」後的重新出現。

2009 年7 月21 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曼谷與泰國副總理KorbsakSabhavasu會晤時提到:「美國重返亞洲,並繼續維持我們對於亞洲盟友的承諾。」1翌日便簽署了《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》,此舉被認為是美國「重返」亞太區域主義的關鍵具體作為。「重返」的解釋應為:美國在體認其亞太區域影響力式微後的「戰略重擬」(strategic rebalancing)。

美國是現實主義的代表  
歐巴馬將動著重參與亞太區域多邊機制

重返亞洲:施力點在區域多邊機制

4就區域多邊途徑而言,美國除了在後冷戰時期加入亞太經合會(Asia Pacific EconomicCooperation, APEC)與東協區域論壇(ASEAN Regional Forum, ARF)之外,小布希政府明顯因政策忽略,錯失在亞太/東亞地區多軌、多層次之多邊主義進程中的主導優勢,尤其忽略了以東協為核心所延伸出來的區域機制如:「東協加三」(ASEAN Plus Three, APT)與「東亞高峰會」(East AsiaSummit, EAS)。因此,在歐巴馬政府現今「重返亞洲」戰略方針下,區域多邊機制多重參與勢必成為策略重心。

未來美國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安排

針對美國未來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安排,2010年10月28日希拉蕊於夏威夷發表談話,7揭示「前沿部署外交」戰略(forward-deployed diplomacy),將全面投注外交資產,包括最高層級官員、發展專家、以及跨機構小組等集體力量,以俾提升適應區域轉變的反應能力。在策略上則與國家安全戰略相互呼應:除了軍事關係之外,亦會強化與固有盟邦間經濟等非軍事面向合作,並與印尼、越南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及紐西蘭等非軍事盟友拓展新興夥伴關係。雙邊關係之外,多邊途徑是「前沿部署外交」戰略的另一重點。

美國有意將東亞高峰會轉型,成為以東協為基礎所擴張出來的區域安全機制,提供區域內其他機制指導方針,並扮演區域架構建制中的領導角色。歐巴馬除了重申美國對主權爭端解決的既有立場之外,特別強調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強權、海事國家、也是亞太地區的安全保證者,對海事安全,尤其南海問題,有極高度的利害關係,不可能忽視不顧。

arrow
arrow

    Yen@福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